陈奇积 官方网站

http://chenqiji.zxart.cn/

陈奇积

陈奇积

粉丝:630734

作品总数:1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广东阳江人,艺术中专毕业。曾在国营阳江漆器工艺厂从事漆艺和漆画设计研究工作,1998年退休后在中国书画函授学院阳江分院任教。漆画《故乡晨曲》1986年入选“中国漆画展”;漆画《热带鱼》1988年入选“...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漆画

     有比中国产漆更多、用漆更多的国家吗?没有。漆画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画种,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朱漆碗,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漆瑟,彩绘有狩猎乐舞和神怪龙蛇等形象的漆画,也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还有那些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棺上的漆画、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的漆屏风画……

      “漆器和漆画其实是两兄弟。”苏星如是说。他是岭南漆画学会会长。“漆画是真正意义的中国画!”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主任蔡克振也曾这么说过。

     而当代漆画,脱胎于传统漆艺,是一个年轻的画种,其蓬勃发展并在收藏市场上渐受关注,是近四五年来的事情。

     广东已拥有五六百位漆画作家

     苏星的工作室在广州海珠区,开篇所述的那幅漆画,16平方尺,还未完工。“已经有人订了,现在我的画都很难自己留住,订的人多。”苏星对收藏周刊记者说,当代漆画的创作流程很长,少则两三个月,一年半载也是常有的事情。这幅画从半年前开始动手,至今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打磨、推光,还有很多“手尾”要做。

     漆画是艺术品还是工艺品?苏星坦言,艺术是第一的,他自2005年后就不断探索漆画的道路,觉得艺术的道路最重要,其中蕴含的是画家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强烈的个人风格,与普通的装饰工艺完全是两回事。当然这里面有技法,因为漆画的本体语言就是漆语言,其中包含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两百多种漆工技法,只要好好运用十来种,就能形成很强烈的个人风格。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认为漆画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苏星认为,国内漆画的创作现状,近年来可谓“大步前进”,很多不错的画家开始加入漆画队伍,风格多种多样。广东更是全国的漆画重镇,思想最先进,目前有8所大学开设了漆画专业,每年培养250多名学生,不断补充新鲜血液。2003年时,全省知名的漆画作家不过三十来人,现在已经达到五六百人。

      乔十光漆画拍出138万元

      据媒体报道,今年10月,福建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联合拍卖行举办了乔十光漆画专场拍卖会,总成交金额达到490.82万元,其中一幅26平方尺的漆画以138万元成交。藏家对漆画的收藏热情超出预期,《象脚鼓声》、《水乡》、《徽州民居——宏村月塘》,分别以46万元、37.95万元、138万元成交,位列三甲,并且14幅漆画作品全部成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乔十光是中国现代漆画艺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今年已经70多岁。

      此次漆画专场100%成交后,不少漆艺从业人员认为漆画在未来艺术拍卖市场的表现值得期待。“漆艺交易已经开始活跃,但仍需要培育。”福建嘉德拍卖有限公司负责人蔡先生说。

      苏星也认为,就当代漆画的成交而言,整个市场刚刚打开,现在是收藏的黄金季节,市场估价偏低。尤其在广东,没有虚高,画家都很务实,市场是最好的,并且广东有很多水准非常高的当代漆画,在这里寻找和购买精品再合适不过。目前很多知名画家的作品每平尺一万多元,一幅16平方尺的精品可卖到三四十万。年轻一点的画家则每平尺标价八九千。

      在国际上,目前价格也逐渐升温,在纽约,一平尺标价可达三四千美元。苏星透露,漆画在国际市场上正逐渐被藏家认可和喜爱,这种当代的风格和绚丽的色彩,正是西方人所喜爱的类别。

      有业内人士曾透露,目前对漆画表现出兴趣和购买欲望的主要是30岁以上的“新贵一族”,他们具有一定的独立审美眼光,并关注传统文化。苏星也告诉记者,“玩漆画的都是贵族”,也有不少藏家是老板,包括房地产老板。

      提示:收藏漆画首选精品 画面色彩处理最重要

      在采访中,苏星对记者再三强调,当代漆画是艺术品,不是工艺品。它有自己的创作语言,融入了画家的个人风格和情感体验。广东的漆画在全国也是一面旗。

      苏星介绍,对于目前的藏家而言,收藏漆画要买好的,买精品,当然,精品不等于一定是最贵的那个,但是精品的价值提升空间会特别大。怎样判断精品呢?首先,要看那张画你喜不喜欢。第二,对漆画来说,最重要是看画面的色彩处理得好不好,色是不是真能“出”得来。

      心路:两次震撼,一生相随

      对漆画“一见钟情”,后来在商海打拼时“蓦然回首”,却发现早已对漆画“情根深种”,最后毅然放弃生意,选择了“念念不忘”的漆画作为终生事业。在这间安静的阔大的工作室,苏星向记者娓娓道来。

      苏星说,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美术学院求学时,在当代漆画开拓者蔡克振教授和其他老师的引领下,他开始和漆画结缘。“一看就是蛮喜欢漆画那种感觉,多厚重,颜色那么绚烂,哎呀!这是怎么画的呢,这么光滑,这么神秘。当时那个艺术效果很吸引我。”

      毕业后,苏星分配到广东省轻工进出口公司,业余时间画画。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十几年过去了。2000年,他跟一个朋友去北京请客户吃饭,“一进去,前门饭店,整个漆的装修,很有韵味,一看,我被漆的魅力震撼住了。再一想,我之前干嘛去了!我是这个专业的,我应该做得很好,我怎么做别的东西去了?”

      这一次的冲击不亚于当初第一眼看见漆画的震撼。“要走回自己的路,漆的魅力把我重新吸引住了,回来再也按捺不住了,我应该是一个艺术家,做生意的成功有什么用呢?还是要做回自己热爱的东西,而且这个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太太也蛮支持的,后来就把公司卖掉了,股份转让了,全力做漆画。当时我的很多拍档都表示不可理解,因为的确要牺牲很多。”

      这时下午的阳光斜照进来,打在案头花瓶里的一簇莲蓬上。苏星想了想,接着说:“现在的我,觉得非常快乐。”

      漆器收藏门槛不高,漆艺名家陈奇积直言——

      万元即可买到阳江漆器精品

      自古以来,广东的漆器在全国行业内占据重要位置,阳江、广州、佛山和潮汕等地均生产漆器,其中尤以阳江漆器最负盛名,曾远销海外,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创收手段。但现今,阳江漆艺萎靡不振,甚至有人称已成为“绝唱”。阳江漆器为何走向消沉?能否有复兴的可能?日前,阳江漆艺名家陈奇积向收藏周刊记者给出了答案。

     曾是广东出口创汇一面“红旗”

      漆器,在阳江始于明末清初,后与豆豉、小刀并称为“阳江三宝”,收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词作家田汉曾不吝美词赞颂阳江漆器:“阳江朱漆好,留得岭南春”。

      “阳江漆器最初是因漆皮箱而出名的。”阳江市漆画家、今年74岁的陈奇积说。1967年,原本学国画的陈奇积,跟随广州美术学院著名漆画家蔡克振学习漆艺。如今,被誉为“阳江漆器的守望者”的他,退休后办起了一间叫“漆墨苑”的工作室,依然孜孜不倦探索漆艺之堂奥。

      据陈奇积介绍,解放前阳江漆器曾行销省港、远销东南亚、渡洋英伦,使阳江这座滨海小城扬名海外。解放后更是迎来了漆器、漆画研究和制作的盎然春天,精品迭出,屡获省级、国家级奖励,打造出了“岭南漆器之乡”的品牌。上世纪60年代,阳江漆器曾经是广东省出口创汇的一面“红旗”,也就是说阳江漆器的出口创汇量曾经在广东夺魁。

      在陈奇积看来,阳江漆器与其他地方的漆器相比,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阳江漆器的花鸟表现更出色,在材料上更擅长用金银箔,创作方面则用笔简练,刻工精细”。

      产业形态过于落后导致衰落

      阳江漆器有过辉煌的历史,却随着原“阳江国营漆器工艺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倒闭,而几乎销声匿迹。收藏周刊记者在一份申报材料上见到这样的文字:“上个世纪80年代末,阳江漆器工艺逐渐衰落,如今将成绝唱”。颓败的原因,据说除了受玻璃钢、塑料、不锈钢等现代原料的挤压、顶替之外,也有经营不善等原因。

      而在有着近40年创作经历的陈奇积看来,阳江漆器之所以走向衰落,与产业形态过于落后有关。“一开始是海外市场被日本和越南所抢走,过度依赖外销的阳江漆器难以扭转局面。国营厂倒闭后,漆器工艺散落到民间,产业仅仅靠低级的家庭作坊支撑着,再加上漆艺人才的凋零,肯定就走向没落”。

      陈奇积告诉记者,本世纪初,阳江漆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竟然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作品提供给专家评审,只能拿些不是怎么好的腰果漆作品,而天然大漆制作的漆器,更是凤毛麟角,结果导致申请失败。“现在阳江还能够运用天然大漆制作漆器的师傅,少之又少,且大多会运用大漆的漆器师傅都已经年过八十,即便想重操旧业,也是有心无力。”陈奇积哀叹地说。

      对话:阳江应建漆艺创业园

      收藏周刊:阳江现在有多少人在从事漆器及漆画创作?

      陈奇积:像我这样的老艺人不到10位,而总数量也不过四五十人。但同时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年轻人对此感兴趣,愿意跟着我学习。这是阳江漆器发展的最大希望所在。

       收藏周刊:有人表示,阳江漆器的工艺水准已经大不如以前,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

       陈奇积:说工艺退步,要看怎么理解。现在的工艺的确简化了,没有以往那么精细,甚至有些人会偷工减料。不少工艺师承受不了漆器制作的繁琐程序,就转向漆画创作。而同时,漆画的表现还需要花大力气探索。

      收藏周刊:该如何扭转阳江漆器的没落趋势?陈奇积:一方面需要产业重组,不能让家庭作坊唱主角。我们如果一直是游击队,就很难与其他地方的正规军相抗衡。另一方面,政府必须真心扶持。最近几年,政府喊了口号,也出了政策,但仍然浮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我建议,政府可以在本地建文化创意园,通过人才培养、减少税收等手段扶持产业的发展。另外,政府必须引导“走出去”,先不妨出资到广州、北京等地做漆器展览。如果“走不出去”,形不成品牌效应,阳江漆器的未来实在堪忧。

      收藏周刊:如果藏家来阳江购买漆器,您能不能给出一些建议?

      陈奇积:天然大漆制作的漆器现在比较少,但这是投资的最可靠对象。如果愿意出一万元钱,相信一定能买到精品。

      投资提醒:

      知名漆画家张晓江谈收藏要领 需警惕化学漆替代大漆

      知名漆画家张晓江筹备十年,费三年之工用漆画表现永乐宫壁画。这幅《永乐大典——朝元仙仗图》,由两组幅长7.20米、高2.02米的画面构成,业内人士称,这幅作品是当今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磨漆壁画。据悉,张晓江已递交材料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目前正在走相关程序。

      日前,收藏周刊记者在张晓江的工作室看到了这幅巨作,格局宏大,用笔细致,颜色处理得当。“我想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多大的潜能”。张晓江看重自己的作品,回忆起坎坷的从艺经历,禁不住感慨起来。

      张晓江早年就学于美术院校,一开始专修油画及国画,但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展览中看到了漆画,被画面的神秘性所深深打动。自此,他专攻漆画,对漆画的热情一发不可收。“广州的漆画水准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画家群体逐渐壮大,但相比于北京、福州等地,广州的漆画审美标准还没有足够成熟,什么是作品、什么是上乘的艺术,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厘清。”张晓江说。

      “漆画及漆器材料偏贵,极费工时,创作周期少则几个月,多的要一年时间,因此漆画产量有限。”张晓江最近两年看到,一些漆艺从业人员,为了增加作品供应量,用化学漆替代大漆,价格低廉,但艺术价值要低许多。“而大漆漆膜坚硬、耐水、耐潮,就算出土的古代漆器,到现在很多还光亮如新。”因此,张晓江建议藏家在购买漆艺作品时,需仔细辨别,格外警惕化学漆替代大漆。

  
free spyware for android phones open spyware for android phones free